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目錄 購物車 {{currentCart.getItemCount()}}
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,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

生命的軌道,過去到現在、現在到未來,

每段都有承先啟後的連結意義。

有時候不一定是線性,而是個迴圈,

一個無形又存在一定關聯的軌跡。

劉大哥起先種竹筍,

單純栽種農作物的利潤其實不高,

因著社會經濟面的轉變,

政府鼓勵農民種植經濟作物,劉大哥才改往闢建茶園、製茶一途。

看見Chap.2

從製茶師傅到闢建營區,領略與自然共生的純萃

製茶師傅夙夜不寐的苦與樂

早期的製茶,無法控制溫濕度,一切看天吃飯。整個程序一旦開始了,便不能停下,摘好的茶葉進入到萎凋(使之適於醱酵)、殺菁(抑制茶葉再繼續發酵)、揉捻(決定茶葉的外觀及品質),兩三天不寐,趕著做出成品是司空見慣的。

揉捻後還得等烘焙乾燥,當時1980年代台灣經濟正起飛,生意絡繹不絕,等不及烘焙,做好的三十斤茶葉往往直接被買走。

高山製茶以量來計,製茶師傅的薪水高低取決於產期願意集中付出多少時間與心力,是個高度賣肝的行業。揉捻的過程要複炒,等茶葉軟化後才能揉捻成型,需要純熟的功夫才能確保成品品質。

隨著近年生活型態的改變,年輕人改喝咖啡居多,且技術轉移的問題影響到台灣的茶葉產業,大陸茶影響著台灣,且機器逐漸取代人工。劉大哥的製茶工作約莫做到2010年,終於決定不再做茶。畢竟走過25個年頭,身體再無法負荷熬夜製茶的辛苦。品著茶香,偶爾還是會回想早期製茶揉捻的樂趣──用天然的細竹子把茶綁起來,用腳拼命踩,把握壓力及水分消散的速度,直到茶葉捲曲雕塑成理想的品質。

從茶樹到果園的植物熱忱

擔任製茶師傅時,劉大哥將父親留下的這片土地闢建為觀光果園。平時自己打理一切,邀請親友自己人採了帶回去食用,假日則接待一般觀光客群。劉大哥的李子好吃到令人難忘,索性以採收的成熟度分級再拿去零售──箱子貼上自家快樂農場的貼紙,後來大家都認貼紙,依據貼紙上的品質標示,直接整箱驗收整箱買。

自從環境氣候逐漸異常,李子採收不再穩定,也面臨地利耗盡,需要休耕養地;緣分總是不期而遇,有一次,來了一位摘李子的客人問:「怎麼不做露營區呀,這裏做露營區一定很美。」

劉大哥開始燃起將觀光果園轉型成露營區的念頭,用兩年的時間周遊參觀各處露營區、扎實做功課,再透過一步步規劃與實作,2934坪的李子園,10分地,2017年慢慢將自己的這片土地打造成自己想像的露營區,一草一木來自劉大哥親手栽種。

與自然共生的初衷理念

製茶師傅的過往,練就其栽種植物的能力,金萱的茶種適合野性生長、好管理,用金萱嫁接烏龍,各取其優勢,嫁接後的烏龍就易於照顧、好收成賣得高價。所以營區嫁接的櫻花、桃花都是出自劉大哥之手,每到花期盛開,美不勝收,有時氣候時段得宜,雲霧繚繞,恍若漫步仙境。

營區沒有很多人工,以一排扁柏做為綠色屏風,劉大哥對自然的理念──秉持儘可能保持天然原始樣貌。例如:石頭牆採自然工法,就地取材,把原本有坡度的地方做成有梯型式的步道。

將自然融入到生活,希望這片露營地不要太商業化,經營的方式就像交朋友般,要有必需要的設備,但整體必須融入大自然環境保持原始純粹的狀態。

劉大哥的種樹理念受賴桑(註1)影響頗大,減少過度開發,種樹還給自然──「我堅持,為大地留一片森林。」

當下種樹、看樹長大,想像十年後見證成長為大樹的喜悅,這關乎健康與環保的理念。劉大哥說:「我們沒有辦法留下什麼,但種下珍貴的樹木,期待子孫以後看到樹,會想到:『噢,這是阿公種的樹呢!』」

 

樸元貞一走進雲淡風輕

以前的我們買東西很認大廠牌,認定那就是品質的保證、金字招牌;近年來發現一股不容小覷的趨勢──我認同你的理念,所以我願意給彼此相遇和相識的機會,進而相惜與合作的發酵。

樸元貞一起初走訪雲淡風輕,本著拜訪老朋友、聊聊天的心態,幾盞茶的功夫,我們越聊越投緣,劉大哥對於趨近自然的品牌理念特別有感的,原本以為對保養品八竿子打不著的劉大哥,直接將試用品送給太太和媳婦。太太使用不到一個月,明顯發覺肌膚越來越亮,至於敏感膚質的媳婦使用後的膚況相當穩定及滋潤。實際使用體驗,促成後來想推薦給更多的朋友的合作。

因為彼此信念契合,相信自然本有其循環、健康的機制,如同肌膚也是如此;只須後天用心照料,補水保濕、補油潤澤,灌溉其所需,自然會回饋健康的樣貌。相信,就有力量,我們要的其實都不太複雜。

 

註1. 賴桑,台灣樹王賴倍元 

(未完,待續)